400-060-1822

language

Book a Demo

以见在线联系
以见在线联系

2021.12.08

多源格式模型+AR管理地下管线,原来这么方便!

  Back

增强现实AR

bim工程

bim

市政工程

地下管网

地下管线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,对保障城市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但是,相信大家一定对各种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的事故不陌生。

 

这些事故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,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和日常生活,而且部分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。这是由于管线设施具有种类繁多、地上地下都有分布、隐蔽性强、分布区域广泛但不均匀等特点。

 

 

 

 

以见科技利用自主研发、生产的「一见AR智能定位设备」,配合移动终端「一见AR智慧城市」软件的AR定位及可视化能力,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、改造和运维过程中,定位和呈现地下管线情况,方便城市建设者掌握地下管线情况,也便于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地下管线的设计,决策与管理。

 

 

4步“透视”地下管网

 

1. 现场RTK采集

对每个需要上传到智慧城市平台上的模型,我们需要在线下使用RTK硬件设备对其采集3个定位点,并且记录下每个定位点的BLH值。

 

2. 上传模型与对齐

BIM模型、倾斜摄影和点云在平台中处理成功后,均可进入对齐模型的界面,将现场采集的三个定位点在PC端分别配置在模型上,可以得到模型在地球上的位置,结合三维地球,还可以对模型的位置进行微调,确保虚拟模型和实际模型的位置匹配。

 

 

 

3. 在PC端叠加三维地球查看各类模型

在PC端可以结合三维地球查看已经完成对齐操作的模型

 

4. 在现场通过移动端还原定位模型

在实景现场,我们也可以通过静态二维码、RTK动态二维码和两点定位的方式在真实空间中1:1厘米级还原虚拟模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多源格式模型+AR技术在地下管网的应用

 

当管线权属单位派遣人员到现场执行检修任务时,可以利用AR技术,实现管线竣工模型、建设过程模型与实际位置的准确匹配,对现场地下管线情况一览无余。

 

管线、井盖以及阀门等设施的属性也能实时查看,如管线类型、编号、管径、井盖大小、埋深、材质、埋设年限、所属单位、状态、使用状况等。同时,了解不同管线在地下埋深的情况,还可以避免施工挖断事故。

 

 

 

不仅如此,还可以通过移动端的3D scanner扫描记录管线建设的各个阶段,生成倾斜摄影模型,在后期的模型运维中分阶段查验管线。

 

多源格式模型+AR技术与IoT的结合还可以应用于地下管线的故障报警、人员调度以及应急抢修中。当设施发生故障,如污水管道爆管时,通过相关设备会自动发出警报,快速定位管线位置和编号,并查看发生故障的原因,然后调度邻近人员赶往故障点进行抢修。同时,还可以通过相关设备了解管网的水量、水质、水压等实时状态。

 

AR智能巡检不仅可以提高巡检的准确度,而且可以节省时间,减少损失。通过实景位置定位的方法还有助于管线管网等设施的查缺补漏,通过实物与已登记设备的对比,可以发现是否存在漏登记、多登记的情况,若存在故障还可以标记故障点。

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'Onesight&nbspAR' series of products, you are welcome to contact us by scanning the code. You may also schedule a product demo. We will provide professional online/offline operation demonstration.

news_pic@2x